:: S I N O B A N K N O T E ::
 



繁體 简体 English

:: 问答集 > 历史 > 中华民国 (1911-1949,於大陆) ::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中华民国是继清朝後的一个时期。它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在多年奋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後,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但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凭借强大的北洋军,迫使孙中山让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府时期。

袁世凯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对内推行独裁专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先後控制北京政府。在此期间,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军阀之间连年混战,使中国陷入极端混乱的局面。孙中山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继续奋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也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启蒙运动。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1927年4月,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中华民国进入国民党统治的南京政府时期。

蒋介石在整合国民党和镇压共产党的同时,也继续「北伐」奉系张作霖。1928年6月,张作霖在渖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29日,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则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镇压政策,发起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关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931年11月,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蒋介石在击败国民党几大实力派後,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後被迫长征。

早在1931年,日本已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不久建立伪满洲国,并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各界民众要求抗日救亡,但蒋介石南京政府则采取「先安内,後攘外」的政策,继续剿共。1935年华北事变後,蒋介石调整内外政策,开始和共产党谈判,进行抗日的某些准备。1936年西安事变後,国共内战基本结束。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英勇抵抗,付出重大牺牲,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後战场上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钳制、打击了日军。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民族形成空前团结一致抗敌的局面。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和日本对中国抗战阵营的分化,国民党内汪精卫集团变节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主流派蒋介石集团依然坚持抗战,组织军队继续抗击日军的进攻,甚至发起某些攻势作战。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和扩大敌後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在艰难曲折中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然而,战後国共两党在建立一个甚麽样国家问题上的矛盾最终演变为一场新的战争。1946年6月,国共全面内战爆发。同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但到1947年夏秋之际,人民解放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经过辽渖、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大部分主力被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名存实亡。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12月,国民党政府播迁台湾。

中华民国的38年,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38年,是中国人民从沉沦中崛起的38年,是中华民族从分裂走向统一的38年。总之,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落後向进步转变的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这种变化的结果。因此,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中华民国历史,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本文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彭明教授)

时间表
中华民国 (1911-1949,於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台湾於 1895 前
日据台湾 (1895-1945)
中华民国台湾 (1945-)
第一套人民币历史 (1947-1955)
第二套人民币历史 (1955-1964)
第三套人民币历史 (1962-1987)
第四套人民币历史 (1987-1999)
第五套人民币历史 (1999-)
台湾货币历史 之一 (-1945)
台湾货币历史 之二 (1945-)
旧台币的小故事
香港货币历史 (1859-)
澳门货币历史 (1905-)
大陈与其货币史 (1950-1955)
  

©©© 神州錢鈔 SinoBanknote 写信给站长 ©©©